• 设为首页
  • |

坚持创新驱动 建设材料强国

文章类型:时政要闻           发布时间:2022-10-17           发布人:《求是》2022/16 作者:周育先           浏览量:66

第16期《求是》杂志刊发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署名文章《坚持创新驱动 建设材料强国》。节选分享如下:


材料工业在现代工业体系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发展新材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是中国摆脱关键材料与技术“卡脖子”困境的根本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把握历史机遇、跑赢新材料产业赛道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基础性体现在,新材料产业已经渗透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支撑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要产业发展的上游原材料制品业,是托举新技术、新装备、新工程等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创新的基础所在。战略性体现在,新材料产业是抢占未来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领域,全球新材料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高端材料技术壁垒日趋显现的背后,是包括美国、德国、日本等在内的世界制造强国将其作为战略性产业给予政策支持的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对标发达国家奋起直追,在产业规模、体系建设、集群效应、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了全球门类最全、规模第一的材料产业体系和生产能力。“十二五”以来,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快速增长,从2010年的0.65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超过7万亿元,预计2025年总产值将达10万亿元。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显著增强。依托地区资源优势,形成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等新材料产业集群。


企业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力,国有企业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重托,要自觉在产业发展、基础研究、研发投入、体制机制、人才育用、合作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充分发挥战略性、先导性行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带动中国新材料产业弯道超车。中国建材集团作为我国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领域的国家队,曾研制出新中国第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第一块石英玻璃、第一根无碱玻璃纤维、第一块人造水晶等产品,形成了包括高端胶凝材料、石膏板、玻璃新材料、高性能玻璃纤维、高性能碳纤维、兆瓦级风电叶片、薄膜太阳能电池等达到世界一流水准的新材料产品成套技术与装备集群,为打破国外垄断、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出了贡献。踏上新征程,中国建材集团要以打造“国之大材”为己任,坚持创新驱动,努力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1.4.jpg


二、以科技创新提高“国之大材”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中国建材集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意识,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要求,不断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结合,致力于推动新材料发展弯道超车。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自立自强。近年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新材料种类繁多、应用面广,科技创新的复杂性高、难度大,呈现多学科交叉、多技术融合的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加强对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研判,聚焦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的新材料,解决从“0到1”的原创性问题,确保在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领域和薄弱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实现关键材料自主保供,显得愈发重要。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国之重器。高性能碳纤维的研制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是一种含碳量90%以上的新型纤维材料,强度是钢的7到10倍,密度是钢的1/4,具有强度大、质量轻、耐高温、抗疲劳、耐腐蚀、柔软可加工等优越特性,享有“新材料之王”的美誉。它应用在飞机上,对减轻飞机重量、减少燃油消耗、减少维修成本和延长飞机使用寿命有着明显优势。然而,碳纤维制备过程工艺难度大,生产流程变量多,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和技术壁垒高,我国碳纤维产业长期存在高端产品少、应用开发难的问题。中国建材集团扎根碳纤维领域数十年,2021年9月在青海西宁投资建成国内最大的万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在国内率先实现高端碳纤维成套技术的自主可控,打破发达国家的长期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保障了航空航天、重点型号装备等大国重器的应用需求,加快了我国高端应用市场碳纤维国产化进程。布局实施大飞机复合材料重大专项,联合中国商飞集团深入推动航空级T800级碳纤维及其预浸料国产化、主次承力结构等国产大飞机用关键材料研制攻关,成为国产宽体大飞机3个机身部段供应商。


2.1.jpg


三、构建打造“国之大材”的创新生态


新材料的特征首先体现在“新”上,要紧紧围绕创新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必须强化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产业链协调、整体性推进,以产业化为导向,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原创核心技术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形成良好创新生态。中国建材集团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打造“国之大材”,积极推动体制机制、管理、开放创新,为我国新材料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引领支撑作用。


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动力活力。科技创新说到底是人才问题。中国建材集团从用人体制、激励机制、人才培养、人才储备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以一流人才、一流团队、一流政策为打造创新生态提供强力支撑。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不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选择部分科技型企业试点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机制。推动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开展股权激励、市场化薪酬、科技成果转化奖励、骨干员工持股和跟投等激励措施,推行集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为科技英才提供创新竞技场,使创新人才与企业共担市场风险、共享发展成果,让科技人员在成果转化中体现价值,为科技创新注入持久动力活力。 


以管理创新强化凝聚力。科技创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优秀的管理开路架桥,创造良好环境。材料创新是高风险事业,创新投入既要与企业战略的大方向一致,又要兼顾市场收益;既要注重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又要尊重长期持续投入和高风险等规律。要对标“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国企好干部标准,围绕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目标,充分发挥新材料创新痴迷者的带动作用,给他们建平台、搭梯子、送关怀,鼓励创新,宽容失误,为企业家创造专注事业的成长环境。切实增强各级人员的创新理念,形成上下联动、注重创新的文化氛围,吸引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推行经营精益化、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三精管理”,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条件与环境。


以开放创新提升影响力。新材料产业发展受到上游原创技术和下游应用场景制约,科研创新成果快速投入大规模应用的情况很少,企业需要面向应用市场不断拓展,开展技术交流,采取科技合作、技术转移、资源共同开发与利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多种方式,扩大我国新材料技术创新在全球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围绕国家战略和中国建材集团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开放共享与协同集成创新,发挥集团内、央企间、产研间超大制造企业应用场景的规模优势,推动产学研用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推进建设原材料行业国家“双碳”公共服务平台、复合材料行业中心、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积极组织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造科技攻坚联合创新体。



原文链接: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2-08/16/c_1128913690.htm